首页 文化 收藏 体育 经济 旅游 科技 美食 社会 商城 论坛

在南疆,这座古老美丽神秘的城市总让人流连忘返

来源于:        发布时间 2020-08-03 17:47:27

"没到过新疆,就不知道中国有多大;没到过喀什,就等于没有到新疆。"新疆人如是说。

那天夜晚,努尔东连续两次开车送我们到库尔勒火车站,每次都是人山人海,一票难求!国成说:"看这架势,再等三天也买不到票,不如碰碰运气,硬闯吧!"我犹豫了一会,说:"试试吧!"

我们先到洗手间,掏出梳子,蘸了水,把头发理顺,又蘸水将揉皱的衣服抹平,再蘸了点水把皮鞋擦亮,还从行李箱里掏出领带系上。到镜子跟前一照,有点人模人样的。然后,我们便拖着行李箱大模大样地往里闯。说来也怪,检票口严格得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但对我俩连问都没问,便挥手让我们进去了。

上了火车,车上连插脚的地方都没有。国成说:"叔,把你的视察证给我,我去想想办法。"半个小时后,列车长来了,是个比我高一头的维吾尔族中年女性。她见到我连连说:"对不起,老领导!车上人实在太多了,我给你匀出一个位子,你去休息吧!"听国成说,这是从火车司机中匀出来的一个卧铺。

于是,我们便一路听着刀郎的歌声,一路看着窗外的黄沙,在广袤无垠的戈壁沙漠上坐了整整一天的火车,于晚上10点多钟,来到刀郎的故乡喀什。

第二天上午,喀什地区公路总段派了一辆三菱吉普来到我们下榻的其尼瓦克宾馆。开车的是一位维吾尔族小伙子,名叫阿不都・赛明。小伙子问我们:"两位客人,想看哪些地方?"

"师傅安排,喀什城内有特色的地方都看看。"

"行!"小伙子爽快地说

喀什艾提尕尔大清真寺

第一站,我们来到位于喀什市中心的艾提尕尔大清真寺,这座清真寺是喀什乃至整个新疆最大的清真寺。它始建于1442年,到18世纪,有一位叫古丽热拉的贵妇在去麦加朝圣的中途,病逝于喀什。根据她的遗愿,人们将其钱财用来修建了这座大清真寺。清真寺最醒目的是高达12.5米的黄绿色方形拱门楼,拱门上方是一弯象征伊斯兰教的新月,一方写着古兰经文的匾额高悬其中。门楼两侧各耸立着一座18米高的宣礼塔,塔顶有空心的召唤楼。有趣的是,两座高塔一座离门楼近,一座离门楼远,位置并不对称。

走进门楼,是一方大院落,花木茂盛,极其幽静。穿过院落,上几步台阶,便是庄严、肃穆的礼拜堂。礼拜堂里很空旷,地上铺着地毯,游客进门要脱鞋。一位年轻秀丽的维吾尔姑娘在做讲解。礼拜堂靠里墙中央有一处神龛,旁边有一个宣教台。讲解员说:这是做礼拜时大毛拉(阿訇)讲古兰经的地方。"我看着看着,忽然发现一个问题,便问那姑娘:"伊斯兰教信奉的是真主安拉和先知穆罕默德,可这神龛空空的,怎么没有安拉和穆罕默德的神像?"

姑娘思忖了一会儿,回答:"伊斯兰教和其它教派不一样。佛教、基督教信奉的菩萨和耶稣都是有形的,而伊斯兰教信奉的神是无形的。真主安拉和先知穆罕默德与我们无处不在,他在我们的头脑中和心灵里。"

穆斯林做礼拜是十分虔诚的,每周五的"居玛日"会有成千上万人来参加礼拜。教徒们不分高低贵贱,依次排列在礼拜堂的地毯上。后来的人,只好在殿外的庭院中,跪拜在自带的小地毯上。礼拜时,所有人朝着麦加方向跪拜。这时候,每一个人都在祈祷着真主,忏悔着自己,净化着心灵。那场面浩大凝重,庄严肃穆,让人感到宗教仪式的神圣。

喀什阿帕霍加建筑群

走出艾提尕尔大清真寺,司机阿不都・赛明一直把车开到城东5公里处的浩罕村,参观一座名叫"阿帕霍加"的伊斯兰式古老陵墓。

阿帕霍加是明末清初从中亚来喀什噶尔传播伊禅教义的一名传教士的儿子。他在传教事业上很有名气,后来成了喀什噶尔一带的封建统治者,政治上颇称得意。

阿帕霍加陵墓实际上是一座精美的维吾尔族风格建设群,由门楼、小礼拜堂、大礼拜堂、教经堂和主墓室等组成。主墓室是一座庄严凝重的四方形建筑,四角耸立着高高的宣礼塔,正中央的穹形圆拱直径达17米。墓室外墙上贴着绿、黄、白三色的彩色琉璃瓷砖,使其显得既庄重又华丽。

宽阔的墓室内半人高的土坛上,排列着大小不等的58个坟墓,埋葬着阿帕霍加五代共72具遗骸。靠里侧有一座用红绫覆盖的坟墓,据说是乾隆皇帝的妃子墓。因其生前身上有一股浓郁的麝香味,故称为"香妃"。传说香妃死后历时3年运回家乡安葬,因而,这座陵墓又称"香妃墓"。但我在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参观时,看见乾隆陵寝旁有一座墓,据说也是香妃墓。究竟孰是孰非,孰真孰假,吾不得而知之也。

阿帕霍加陵墓前是一片鲜花盛开的小花园,花园外是一片果园。果园里有一处亭楼,有几位盛装的维族青年男女正在表演歌舞。我和国成坐在舞台前铺着毛毯的方床上,一边享用着香梨和马奶子葡萄,一边欣赏着优美的维吾尔族歌舞,那才叫有滋有味呢!

东汉班超在喀什驻军地盘橐城

接下来,司机阿不都・赛明又载着我和国成参观了喀什11世纪的著名学者、诗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纪念馆。还参观了位于市东南郊东汉名将定远侯班超在喀什驻守17年之久的盘橐城。这时,时间已到下午2点,是喀什吃午饭的时候了。司机载着我们将车朝我们下榻的其尼瓦克宾馆开去。

远远地,我发现大街的右侧有一条深巷,巷口上方的拱形横栏上有"高台民居"四个大字。我指着那条深巷问阿不都・塞明:"这是个什么地方?"

"一座古老的维吾尔人居民区"司机回答。

我一听,忙说:"停车!停车!我要进去看一看!"

古老的喀什高台民居

进高台民居要买门票,每人10元。入巷后的右侧有一块牌子,用中英文书写着高台民居的简介。高台民居建在喀什老城东南端一座高30余米、长400多米的黄土高坡上。它的维吾尔名叫"阔孜其亚贝希",意为高崖土陶。早在一千多年前便有最早的维吾尔先民在此居住。他们发现这里的泥土适合做陶器,很多土陶艺人便在这里开设土陶作坊。据考证,高崖上的土陶作坊有8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保留着土陶作坊多处。

经过千年的发展,高崖上形成了以维吾尔人为主的民居群落。居住着640多户人家,3000余人。许多民居院落经过十几代人留传至今,高崖上百年老宅处处可见。

民居群落因形就势而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因人口增多,而地基有限,民居便向高空发展。所以,高崖民居建筑形形色色,有平房,也有楼房,还有过街楼、半街楼,以及别处鲜见的"悬空楼"等街楼景观。

高崖内的小巷多达40多条,街连街,巷接巷,纵横交错,曲曲折折,左转右拐,宛若迷宫。

巷内有玩耍的小孩,守摊的老妪,还有许多手持相机的游客,显得十分热闹。我和国成在巷子里左拐右拐,走了好一会。一位小女孩见我手里掂着相机照来照去,便睁大好奇的眼睛看着我。这是一位八九岁的维族小姑娘,她头戴红颜色的四角花帽,脚穿拖鞋,身着蓝花格连衣裙,是个十分漂亮的小女孩。

她见我和国成朝她走来,便操着不太熟练的汉语说:"先生,进屋看看吧!"说着,便推开了那对半掩的大门。

进了大门,是一方小院。院里住着3户人家,每户的大门上都挂着一幅大红门帘。小院内用方砖铺地,用白瓷砖贴墙。院内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显得十分幽清雅静。

小姑娘撩起靠左边一户的门帘,让我们进屋。屋里面积不宽,只有内室和外室两间。外间的平柜上堆放着许多维吾尔族小花帽。蓝白花纹的是男士帽,红白颜色的是女士帽。小姑娘帮我们一人挑了一顶戴在头上。

内室面积稍大,地上铺着厚厚的红蓝花色地毯,窗上挂着蓝白条花窗帘。靠外墙放着一排木柜,里墙边用大红花纹毛毯覆盖着床被等物。屋子正中央摆放一张四方矮桌,用一张浅蓝花纹的桌布覆盖。桌上摆放着五六个高低食盘,食盘里装着糖果、瓜子、果脯、葡萄干和一大盘油炸馓子。

我们脱了鞋进屋,屋里一位穿着红色长条花裙的大姑娘忙着给我们让座、倒茶,十分客气。我指着屋里的那位大姑娘,问小女孩:"这是你的什么人?"

可能是这个汉语称呼小姑娘还没学会,她悄悄问大姑娘,大姑娘也摇了摇头。我估摸着她们的年龄,便试探着说:"是你姐姐?"

"对!姐姐!姐姐!"小姑娘灿烂地笑了,连声回答。

小姑娘指着盘中的各色果脯,对我们说:"好吃,你们尝尝!"

我们将各种果脯都尝了尝,又与两位姑娘一起合了张影,便起身告辞。临走时,国成掏出4张10元票递给小姑娘,其中20元是两顶维族花帽的钱。小姑娘接过钱,说了声:"谢谢!"她把钱交给了姐姐,又一直把我们送到大门以外。

喀什人民广场

下午,阿不都・赛明将车开到宾馆,对我们说:"上午你们参观了喀什的文物景观,下午让你们逛逛喀什的工艺老街吧!"

我和国成忙说:"行啊!由你安排吧!"

车在大街上开了一段后,阿不都・赛明又说:"这里离喀什人民广场近,我送你们去逛逛,看我们的人民广场有多气派!"

人民广场确实气派。广场北端是大型集会用的观礼台,观礼台中央高高的基座上巍巍矗立一尊毛主席全身巨幅塑像。塑像用汉白玉制成,塑像后撰刻着那首脍炙人口的名词《沁园春》。毛主席头戴军帽,身穿军呢大衣,面带微笑,右手自然下垂,左手高高举起,有力地挥向前方。那姿态,似在挥动千军万马奔向战场,又似在指挥全国各族人民阔步前进。

观礼台两侧各有8根高高的白色旗杆,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观礼台对面有两座崭新的"华表",汉白玉柱子顶端刻着狮子,柱体上则撰刻着伊斯兰的纹饰。华表两旁各有直径3米多的红色灯笼路灯。广场宽阔壮观,可容10万人集会。广场后是喀什人民公园。夜色下,广场上的灯光喷泉亮起来,柔和的音乐响起来,到处都是休闲的维族人。每逢大型集会或文艺演出,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广场上人山人海,一片沸腾。

喀什古老的农贸市场

工艺街是一条老街,街道不宽,较为偏僻。有的建筑还有些陈旧,但许多都带有鲜明伊斯兰特点的建筑风格。一排排廊柱,一个个拱形月门,一副副雕刻纹饰,无不留下了古老岁月的痕迹。走进老街,一股浓郁的伊斯兰风情扑面而来,一部古老民族的悠久历史似乎全部在这里凝固。

老街是"T"字形,集市自然分成3处。一条街是专门加工和销售金银首饰的。门店很小,但一家紧挨一家,玻璃柜里陈放的全部是金灿灿的黄金首饰。维吾尔族妇女特别喜爱黄金首饰,富裕些的妇女项上、指上、手腕上、耳垂上都佩戴着黄金首饰。这是一种美的体现,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到这条街上光顾的大都是维族姑娘或年轻妇女。她们身穿鲜艳的条花长裙,头戴白色或各色头巾,三五成群地挤在一家门店前仔细挑选着,反复试戴着,细声评说着,讨价还价着。另一条街是专门出售手工工艺品或生活器皿的。走进一家门店,货架上摆满了中亚各国的锡壶、英吉沙小刀、各类红铜器皿,简直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许多工艺品都是传统手工作成,精雕细刻,巧夺天工。尤其是那些红铜器皿上的精细雕花,使得每一件都可称之为优秀的作品。还有一条街是专卖农产品的,以瓜果为主。这里卖货的多是些中老年男性。他们头戴四角花帽,席地而坐,各自面前摆放着一篮葡萄、一篮苹果、一篮石榴、一篮无花果或一堆西瓜。尽管前来买瓜果的人并不多,但他们还是很有耐心地坐在那里,彼此聊着天,说说笑笑,十分悠闲。

老街上人很多,绝大多数是当地的维吾尔人,汉族除少数游客外来人很少。有的人来这里并不是为了买东西,而只是来这里走走、逛逛。他们把到这里作为一种消遣,一种相聚、一种融合。街上常能看到三五个须发皆白的老翁坐在僻静的街道两旁地上闲聊,显得悠然自得。也能看到一两个体态发福的老妪,身穿长袍,头披黑巾,把眼睛和整个面部捂得严严实实,在大街上蹒珊而行。每看到这种情形,我总有些担心:要是捂得久了,喘不过气来怎么办?要是视线不明,摔倒在地怎么办?当然,我的这些担心自然是杞人忧天,纯属多余的了。

喀什民间歌舞

喀什的秋夜是令人惬意的,疏星明月,凉风飕飕,一改白天的酷热。我和国成吃了晚饭,洗了澡,走出其尼瓦克宾馆,在大街上悠然信步。忽然,随风送来一阵鼓乐声。我们循声追寻,来到另一条大街的色满宾馆。原来,这家宾馆的院内正在举行一场文艺演出。我们久闻喀什是著名的歌舞之乡,此时正好夜间无事,便寻了一张空桌,在旁边坐了下来。不一会儿,服务生端来一碟水煮花生、几瓶啤酒和一盘烤羊肉串。于是,我们便一边观赏着歌舞,一边品起啤酒来。喀什真不愧为刀郎的故乡,能歌善舞之地。那些穿戴维族服装,身材苗条,英俊靓丽的少男少女们的出色表演,不时赢得观众们一阵阵热烈的掌声。那一首首歌唱得真让人叫绝,那一曲曲舞跳得真让人勾魂。整场露天演出,直把人看得全神贯注,如醉如痴!

住如此美丽的城市,在如此美好的夜晚,品如此美味的佳肴,赏如此美妙的歌舞,乐在喀什,怎能不叫人流连忘返呢?(文/熊宗荣)

关注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扫一扫